课程名称:水质工程学Ⅰ
课程负责人:郑敬茹
课程团队:白翠萍、周国胜、刘庆斌、刘娟
课程目标:
《水质工程学》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,工程实践性强且知识点多,基于我校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需求,制定如下课程目标:
1.知识目标:掌握水质标准,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;掌握改善水质的物理、化学等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;掌握各处理构筑物的构造特点、设计参数选择及设计计算;了解水处理技术、新方法、新工艺的研究进展。
2.能力目标:能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,针对复杂水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,并提出解决方案;具备从事给排水工程相关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。
3.素质目标: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,良好的职业道德和“工匠”精神,提高学生团队沟通协作意识,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,厚植家国情怀。
课程建设发展历程:
《水质工程学I》课程是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。本课程在我全校已有30年历史,为湖北省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,在全国范围也有一定的影响力。
1993-2005年,本课程的前身是《水污染控制工程》,是给排水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;
2006-2011年,《给水工程》下篇内容;
2012年至今,更名为《水质工程学Ⅰ》,并与《水质工程学Ⅱ》、《给水厂设计》、《污水厂设计》和《水处理实验》以及《毕业设计》构成课程闭环。《水质工程学Ⅰ》主要针对给排水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,是专业必修课。
2016年,《水质工程学Ⅰ》录制数字课程,在学校平台试运行。
2022年3月,《水质工程学-物理化学处理》慕课在学堂在线平台运行。
2022年,《水质工程学Ⅰ》课程被评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。
2023年,《水质工程学Ⅰ》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;
课程特色与创新:
1.丰富教学内容,扩大机会,科学“增负”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将教与学形成有效互补。利用线上各种学习资源,突破了教材、课堂内容、课程学时,丰富教学内容,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,让学生体验“跳一跳才能够得着”的学习挑战。
2.突出创新性,倡导个性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素养。利用学堂在线平台,灵活运用雨课堂,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,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。学习选择的自由度,满足学生学习时间、空间及内容的个性化需求,提高学习效率,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。能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,和良好的沟通交流、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等。
3.深化产教融合,突出工程性,形成“水质工程学”协同育人教学机制。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,了解社会需求,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,最大程度保证教育目标与成果的一致性。同时聘请企业导师,全程参与、指导各个教学环节,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概念。
4.加强课程思政内容,强调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,正确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,实现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员即“三全育人”。
课程链接:郑敬茹,白翠萍,周国胜,刘庆斌,刘娟,《水质工程学-物理化学处理》,学堂在线。https://www.xuetangx.com/course/hbpu08251006544/14772336